创业,让他们从“创一代”变成“富一代”
1、成都中医药大学施超靠卖书赚200万
施超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1级的学生,2015年,大四的他才24岁,凭借自主创业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。
施超是江苏人,他的父母爱给他买书,他也从小就爱看书,“爸妈都很朴实,从不给我讲什么大道理,只是培养了我读书的爱好,从书里学知识、学道理。我从小学认字开始到高中毕业那段时间读了超过1000本书,中外名著、人文百科、各类杂志我都读。”
他认为,那1000本书,不仅让自己拓宽了知识面,也为他的创业打下了基础。“因为读了比较多的书,所以我对自己要销售的图书,选择起来比较得心应手,懂得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,也清楚什么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。”于是,施超将自己的创业项目初步选定在了图书销售上。
“我当时是跟出版社合作,拿着我选出来的书单,找高中学校的老师谈,然后再让同学们从书单中选出书,我再反馈给出版社,然后备货、送货。这样子没有中间商一层层赚,我拿到的货源比一些大型连锁书店都便宜,所以最后书送到同学们手上时,价格也要比定价低。而且为了让学校老师、同学解除后顾之忧,我都是先向出版社垫付货款,同学们拿到书了,再把钱付给我。”
施超讲述自己的“生财之道”
后来,感觉到自己忙不过来的施超找来10个自己的中学同学,将图书销售业务扩展到了上海、江西、湖北等地方。业务渐渐扩展后,他又筹建了自己的文化公司——江苏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24岁的他,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元。
2、武汉科技大学镇小龙创业两年,从零到千万
凭借他和小伙伴的一股子拼劲儿,他们在新生开学的15天内做出了200多万元的营业额,净赚16万元。
3、重庆大学禹化普卖手抓饼,年收入250万
上面两个例子看完,有没有一种创业的项目都非常高大上,一般人干不了的感觉呢?
其实创业并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,很多大学生就靠在学校周边做小生意走上了创业之路。
这里就有一个重庆大学生靠卖手抓饼,自己做老板年入250万的真实例子!